徵地補償費支付方式是什麼?

來源:法律科普站 1.88W

徵地所產生的補償費用是每個被徵地人最關切的問題,但是人們在被徵地之後積極配合工作將土地的相關權益交還給政府後就會焦急的等待補償費的發放,很多人甚至會疑惑究竟政府給補償的方式是否會特殊。那麼,徵地補償費支付方式是什麼?

徵地補償費支付方式是什麼?

一、徵地補償費支付方式是什麼?

徵地補償款應當是直接發給被徵地農民和農民集體。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有條件的地方,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償費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補償費等相關費用中應當支付給被徵地農民的部分,可以根據徵地補償方案,由集體經濟組織提供具體名單,通過發放記名銀行卡或者存摺的方式直接發放給農民。

徵地補償費由誰支付農村集體土地被依法徵收後,應由當地的市、縣國土資源局支付土地補償費。《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5條明確規定:“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准的徵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徵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及第26條:“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所有”的規定,土地補償費的支付主體為市、縣國土資源局,支付對象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户要求當地政府或佔地單位支付土地補償費的要求是錯誤的,而且,應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徵地補償費計算方法國家建設依法徵用集體土地時付給被徵地者補償所喪失的土地權利的費用。其計算方法是: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佈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係、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佈一次。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徵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徵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到底徵地補償費由誰支付呢?通過上文的講解,我們知道應該由當地的市、縣國土資源局支付土地補償費。而具體的徵地補償費數額,則需要根據實際的徵地情況與當地的徵地補償標準才能確定。

綜上所述,只要是政府進行的徵收工作所撥出的補償費用支出都是由政府親自將款項交給徵地當事人手中,就現在看來仍然沒有采取其他的特殊渠道發放而是直接用傳統的現金和銀行支付方式。

熱門標籤